成都将投入资金16.3亿 改造更新社区商业中心

来源:成都商报 发布:2021-10-25 08:51:22

成都将投入资金16.3亿,改造更新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14个、社区商业网点123个、品牌连锁店30个,努力探索便民生活圈建设的路径、办法、措施,形成新鲜经验。

成都发布《成都社区商业投资机会清单》,涵盖特色街区生活消费场景、社区邻里生活服务场景、社区绿道生活消费场景、产业社区生活服务场景、特色文旅生活消费场景等方面,释放75个社区商业机会项目。

成都将通过“试点建设一批、复制推广一批、深化提质一批”,到2022年,完成3个集聚式、5个街坊式、4个分布式共计12个社区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任务。

一场自上而下的消费变革正在打响。

几天前,商务部官网公布了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正式确定了全国30个试点城市(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目标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重在聚焦城市最小单元。

早在今年7月,商务部公布将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而此次公布的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中,成都是四川省唯一入选的城市。成都机会在哪里?巨大的消费市场、丰富的商业资源、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是成都的优势,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带来的机会远不止于此。

“菜篮子”变身记

升级后的益民菜市南苑店比以往更忙了。

上个月,这家经营了10年的老菜市刚刚完成了更新改造,在保留传统菜市场火气的同时,还推出了社区“V帮小站”,设置缝补、快剪、休憩、应急药品等便民服务项目。诸多新业务加身,家门口的菜市场变身成为社区综合体,自开业起前来的市民络绎不绝。

为什么菜市场一定要改、要升级?核心原因是人们的需求变了。

根据《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目标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划重点,一方面要满足社区居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务等基本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完善品质提升类业态,提供休闲、健康等多层次、个化商品和服务。

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副会长董利表示,社区商业不再只是过去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精神、文化、康养等全方位需求也是必需的,梳理本地人群、产业特点以及所在街区的文化资源,明确做好业态配置,有针对地引入业态,“社区商业要为不同人群提供适合的、多样的商业和服务内容”。

公开资料显示,成都社区商业复合密度达250个/方公里以上,拥有品牌连锁便利店6500余家、餐厅11万余家、茶馆2万余家、酒吧3000余家,均列全国第一。

社区商业的核心任务是提升生活本身的品质感、便捷度和价比,一旦达成,其商业势能的释放与后燃效应,都将为城市商业的发展甚至城市本身的治理和发展起到拉升作用。

记者从成都市商务局了解到,接下来成都将投入资金16.3亿,改造更新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14个、社区商业网点123个、品牌连锁店30个,努力探索便民生活圈建设的路径、办法、措施,形成新鲜经验。

对成都而言,幸福和消费叠加的机遇,或将带来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巨大优势。可以预见,社区商业即将在这座城市里翻开城市商业“突围”的新篇章。

小店新机遇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主角”,不只是人。由于社区商业载体空间有限,意味着还是由社区小店组成——它们不仅是人文意义上的存在,更是承载城市经济活动的“动力源”,扮演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但眼下,社区商业的市场仍在艰难探索中。

比如,仲量联行此前曾调查称,在每周3次以下选择社区商业的消费者当中,18%的客群认为社区商业提供的商品品质不够;在每周3次以上选择社区商业的消费者中,21%的客群认为社区商业提供的服务品质不够。

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秘书长张萍表示,这是由于一些街铺过去存在散售现象,对街区业态的引导和提升会经历一段过程。此外,传统小区商业的同质化往往会更加严重,既难以形成完善的消费矩阵,同时也很难塑造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

体制机制的问题如何打破?在董利看来,市场是存在优胜劣汰的,受到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冲击,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改变,政府需要大力推动,主动提升生活品质和要求,补齐短板。

他特别提到了成都:利用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这一创新体制,成都社区成立了自己的台,建立了自己的社区发展基金,由基层组织和商家自己组织起来,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形成了新的营商环境和营商关系。而张萍则提到,成都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时,也曾提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也是较为成熟的经验。

与此同时,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社区的发展打造更为良好的营商环境也很关键。在业内人士看来,应畅通经济社会“毛细血管”和“微循环”,让经济更有活力,让更多的就业机会涌现。

根据《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我国将鼓励大企业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发展社区便利店、超市、理发店、餐饮店等直营连锁;鼓励企业以大带小,开放供应链、物流渠道及门店资源,为传统夫妻店、杂货铺提供集采集配、统仓统配等一站式服务。

董利表示,面对社区新的需求以及电商冲击等挑战,社区商业的发展更加需要政府的支持、参与甚至直接的推动。

值得注意的是,最成都市委社治委刚刚发布了《成都社区商业投资机会清单》,涵盖特色街区生活消费场景、社区邻里生活服务场景、社区绿道生活消费场景、产业社区生活服务场景、特色文旅生活消费场景等方面,释放了75个社区商业机会项目。以机会换发展,这也是成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新机遇。

疫情以后,人们愿意在家门口过美好生活,体验社区商业带来的便利。”作为行业人士,西安长百新市董事长高凤琴感叹,国家政策倾向明显,社区商业的蓝海来了。

“百城千圈”

根据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到2025年,通过打造“百城千圈”,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

“百城千圈”,意味着这也将成为一场城市竞速。

就在试点名单发布后不久,不少城市已相继披露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方案或目标。

成都将通过“试点建设一批、复制推广一批、深化提质一批”,到2022年,完成3个集聚式、5个街坊式、4个分布式计12个社区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任务。

快速布局背后,其实是城市“人”的竞争。

快速增长的人口、快速发展的经济,对城市的公共服务保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对宜居生活品质提出了新挑战。从最基本的城市单元和生活场景出发,以自己独特的生活优势、生态优势来吸引先进要素和优秀人才。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看来,城市已经不能通过职住分离的形式去吸引年轻人了。“他们要诗意的栖居,哪里有高品质的生活就会选择留在哪里。”李晓江表示,城市的活力必须是人、城、产的融合。

通过董利在成都的几天调研,他逐渐发现,成都的社区商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社区商业是社区居民美好生活的入口,走进这个入口,社区商业是一项让生活更加美好的事业”。

(记者 邹悦)

最近更新